石油石化科技书城
中国石油石化科技书城网上书店
 图书搜索    组合搜索
  标准.图集搜索     
 欢迎登陆石油石化科技书城   [新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立正管理书系-6S实战手册  |; 中国石油“十五”科技进展丛书 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展  |; 安全工作指导书-安全员工作实务  |; 井下作业实用数据手册  |;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常用工程材料  |;
  w 应急处置基本知识与实战技能-第一时间挽救生命
w 近红外光谱及其在石油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w 钻采工具手册
w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第二册)-炼油设备
w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第六册)-电气设备
w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第三册)-化工设备
w 石油地质学 (高教)
w 世界石油年鉴(2004)
w 石油工人岗位知识读本-井下作业
w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第二版)

           更多.....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 工程卷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综合卷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开发卷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勘探卷
· 油库安全技术手册
· 可持续发展环境法律
· 水泥生产技术丛书-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 电力安全监督300问
·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问答
· 灾害事故现场急救
           
            更多.....
所属分类:化工 -> 化工 -> 综合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作者:贺永德
                   
ISBN:7-5025-4875-0
单价:288.0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3月
版次:1版1次
页数:1520
装帧:精装

开本:16
译者:
 点击558次
 
   

内容介绍
本手册全面介绍了煤炭转化及煤化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全面探讨了煤炭作为能源与化工原料的利用化学及方法。手册共分11篇,54章近282万字。详细介绍煤田地质,煤的储运、燃烧、气化、焦化、液化的方法及物化基础、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选择,主要设备结构与材质及其相关的环保、安全、仪表自控等的公用工程。手册内容有以下特点。①技术先进,方法全面。反映了20世纪国际煤化工的现代技术水平;如气化技术中流化床水煤浆加压气化,粉煤加压气化,流化床的灰熔聚炉气化技术、煤的地下气化技术等;焦化中焦油煤化工产品的分离与提取技术,煤液化的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等。②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③煤的利用涉及面广,如燃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碳素材料、由合成气制取氨、甲醇、二甲醚、低碳醇和羟基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等均有介绍。④手册中有大量图解、数据、公式,文字通达。⑤手册是权威性专著,国内第一次问世。作者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

目录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1
第一节世界能源状况及发展趋势1
一、世界化石能源储量及消费量1
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1
第二节中国能源结构及需求预测2
一、煤炭在中国能源和经济发展中的
重要地位2
二、中国化石能源剩余可采储量及
储采比2
三、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及需求量预测2
第三节煤炭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3
一、煤炭利用的现状3
二、煤炭利用存在的问题4
第二章现代煤化工及洁净煤技术5
第一节洁净煤技术包括的领域5
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5
二、洁净煤技术的重要性5
三、洁净煤技术包括的领域6
第二节煤炭焦化技术6
第三节煤气化技术7
一、煤炭气化的应用及重要性7
二、煤气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7
第四节煤炭液化技术10
一、煤炭直接液化技术10
二、煤炭间接液化技术12
三、煤炭液化的综合评价14
四、煤炭液化技术经济比较16
五、煤油共炼技术16
六、煤炭液化实施计划17
第三章现代煤化工发展模式18
第一节南非Sasol FT合成模式18
第二节新西兰Methanex模式18
第三节德国Lurgi公司GTCMTP
模式19
第四节Shell合成气园(Syngas Park)
模式20
第五节煤炭、化工、冶金多联产模式20
第六节展望21世纪能源系统21
第七节煤化工产品链21
参考文献23第二篇煤炭及其储存运输、洗选与加工
第一章煤的组成和性质25
第一节成煤作用25
一、成煤原始物质25
二、泥炭的形成26
三、煤化作用26
第二节煤岩学基础28
一、煤的宏观特征28
二、煤的显微组成30
三、煤的显微煤岩类型35
四、煤中的矿物质37
五、煤中的伴生元素39
第三节煤的化学组成39
一、煤的工业分析39
二、煤的元素组成和元素分析41
三、煤中的硫42
四、煤中矿物质的特性42
五、煤质分析中的基准及不同基准间的
换算46
第四节煤的主要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48
一、煤的表面性质48
二、煤的固态胶体性质49
三、煤的密度50
四、煤的机械性质51
五、煤的光学性质53
六、煤的电性质与磁性质53
七、煤的热性质54
第五节煤的化学性质55
一、煤的氧化55
二、煤的加氢56
三、煤的其他化学性质56
第六节煤的工艺性质57
一、煤的发热量57
二、煤的热解58
三、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63
四、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67
五、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EB)67
第七节煤的分子结构67
一、煤的基本结构单元67
二、煤基本结构单元的边缘基团68
三、煤的结构参数70
第八节煤的分析、鉴定方法和标准70
一、煤质分析的步骤71
二、分析鉴定方法和标准71
第九节煤炭分类72
一、中国煤炭分类的完整体系73
二、国际煤炭分类76
三、中国煤炭产品品种80
第十节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和煤质概况82
一、煤炭资源分布概况82
二、煤质概况84
三、中国各大矿务局原煤产量及商品
煤质量87
四、中国一些煤矿煤性质88
第十一节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煤质
概况91
一、世界煤炭资源分布概况91
二、世界各主要产煤国煤炭煤质概况91
第十二节动力煤的合理配合96
一、动力煤配煤意义96
二、配煤主要指标间的可加性96
三、配煤方案的优化97
四、配煤工艺及设备98
参考文献98
第二章煤的洗选99
第一节概述99
一、煤洗选的重要性99
二、中国煤炭洗选概况99
三、选煤厂的构成与分类100
第二节煤的可选性100
一、煤的粒度组成和密度组成100
二、可选性曲线101
三、煤的可选性评定方法与标准102
第三节选煤方法102
一、重介质选煤102
二、跳汰选煤106
三、浮游选煤108
四、其他选煤方法111
第四节选后产品的脱水和煤泥水处理112
一、选后产品的脱水112
二、煤泥水处理113
第五节煤的燃前脱硫114
一、燃前脱硫是煤炭脱硫的主要环节114
二、煤炭的洗选脱硫114
三、磁选、电选脱硫116
四、化学脱硫和微生物脱硫116
第六节技术经济评价117
一、几种选煤方法比较117
二、消耗指标118
参考文献118
第三章煤焦的储存、运输及制备119
第一节概述119
一、煤焦的储运、制备系统的组成及
内容119
二、煤焦储运、制备系统工艺流程及
布置119
三、煤焦储运、制备系统工艺计算120
第二节煤焦的卸载及受料121
一、煤焦卸载受料系统及组成121
二、运输方式及卸载设备122
三、受料设施及装置127
第三节煤焦的储存128
一、储存方式及选择128
二、露天堆场储存130
三、仓库储存130
四、储仓储存131
五、储存与均化133
第四节煤焦的加工制备133
一、煤焦的破碎与筛分133
二、煤的磨粉加工138
三、煤的干燥处理140
第五节煤焦的运输140
一、煤焦的运输方式及配置140
二、运输设备及选择140
三、固定式带式输送机140
四、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144
五、吊挂管状带式输送机147
六、气垫带式输送机151
七、埋刮板输送机155
八、螺旋输送机158
九、斗式提升机159
十、气力输送160
第六节辅助设备及设施164
一、给料设备164
二、闸(阀)门165
三、电磁分离器及金属探测器166
四、破拱装置167
五、煤的解冻、松动及注水168
参考文献169
第四章型煤的制造170
第一节型煤技术发展现状170
一、发展型煤的目的意义170
二、型煤技术发展现状170
第二节型煤分类及其质量172
一、型煤的定义172
二、型煤的分类172
三、型煤质量指标及其测试方法172
四、影响型煤质量的因素173
第三节粉煤成型机理176
一、煤的表面特性176
二、粉煤成型机理176
第四节型煤黏结剂和添加剂177
一、有机黏结剂177
二、无机黏结剂178
三、复合黏结剂179
第五节型煤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179
一、型煤生产工艺179
二、型煤生产主要设备179
第六节工业型煤184
一、工业型煤发展过程184
二、对型煤质量的要求185
三、几种工业型煤工艺技术185
第七节民用型煤190
一、民用型煤发展过程190
二、民用型煤的节能环保效益190
三、对民用型煤的质量要求191
四、民用型煤生产工艺技术191
第八节型煤技术的发展与展望192
第九节技术经济评价193
一、投资193
二、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193
参考文献193
第五章水煤浆制备195
第一节概况195
一、水煤浆的物性与用途195
二、中国水煤浆制备技术的开发195
三、水煤浆制备技术概要196
第二节制浆用煤的选择196
一、用户对煤质的要求196
二、煤炭成浆性197
第三节水煤浆的粒度分布198
一、堆积效率与粒度分布间的关系198
二、水煤浆粒度分布的测试方法202
第四节水煤浆添加剂204
一、分散剂204
二、稳定剂209
三、其他辅助添加剂209
第五节水煤浆制浆工艺210
一、制浆工艺主要环节与功能210
二、干法制浆工艺210
三、干、湿法联合制浆工艺211
四、高浓度磨矿制浆工艺211
五、中浓度磨矿制浆工艺211
六、高、中浓度磨矿级配制浆工艺
之一212
七、高、中浓度磨矿级配制浆工艺
之二212
八、高、中浓度磨矿级配制浆工艺
之三213
九、结合选煤的制浆工艺213
第六节主要设备213
一、破碎设备213
二、磨机选型214
三、球(棒)磨机运行参数的选择
计算218
四、球(棒)磨机功率与制浆能力
计算219
五、搅拌设备222
六、泵送设备225
七、滤浆设备225
参考文献227第三篇煤炭的燃烧
第一章煤的燃烧原理229
第一节煤燃烧的化学平衡229
一、CO/CO2的平衡229
二、SO2/SO3的平衡230
三、NO/NO2的平衡231
第二节燃烧动力学231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231
二、煤燃烧学说234
三、碳的燃烧速度与燃尽239
四、着火247
五、火焰传播速度与燃尽254
第三节煤炭燃烧过程的计算260
一、分析法260
二、简便计算法269
第二章煤燃烧数学物理模型270
第一节煤层燃烧数学物理模型270
一、Thring模型270
二、热解燃烧扩散综合模型271
第二节煤沸腾燃烧数理模型274
一、大型飞灰循环流化床燃烧模型274
二、燃煤循环流化燃烧综合模型277
三、最优循环倍率模型278
第三节粉煤燃烧数理模型279
一、一维系统模型279
二、多维系统模型281
第三章煤炭燃烧设备288
第一节燃烧设备288
一、火床燃烧设备288
二、流化床锅炉296
三、煤粉炉309
四、水煤浆燃烧技术315
第二节结渣﹑积灰﹑外部腐蚀与磨损318
一、受热面的结渣与积灰318
二、受热面的外部腐蚀320
三、对流受热面的磨损320
第四章煤燃烧的环保控制323
第一节气体排放物的污染323
一、NOx的生成机理323
二、SOx污染325
第二节颗粒排放物的污染和控制326
一、气相析出型烟尘326
二、粉尘326
第三节煤燃烧后的其他污染物327
一、灰渣327
二、多环有机物质(POM)327
参考文献328第四篇煤炭的气化
第一章煤炭气化的物理化学基础及气化
技术分类329
第一节煤炭气化过程中煤的热解及
气化反应329
一、煤炭气化过程中煤的热解329
二、气化过程中的气化反应333
第二节气化反应的化学平衡与热效应335
一、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平衡常数335
二、碳与氧间的化学平衡与热效应340
三、碳与蒸汽间的化学平衡与热效应341
四、甲烷生成反应的化学平衡与
热效应342
第三节气化反应动力学343
一、煤炭气化反应的历程343
二、碳的氧化反应344
三、水蒸气与碳的反应346
四、氢气与碳的反应347
五、气化生产过程的强化措施348
第四节煤炭气化技术分类349
一、世界各国主要分类方法349
二、气化技术按生产装置化学工程
特征分类法351
三、气化技术的其他分类法351
四、煤气的热值及计算方法352
参考文献353
第二章常压固定床气化354
第一节概述354
一、煤气化产物的种类和用途354
二、煤气发生炉内的燃料分布情况354
第二节固定床气化对煤质量的要求355
第三节发生炉煤气356
一、实际发生炉煤气356
二、气化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356
三、气化过程的强化及经济技术指标360
四、主要设备及选型360
第四节两段炉制气368
一、连续鼓风两段炉气化368
二、循环鼓风两段炉气化369
第五节间歇法气化工艺370
一、水煤气及实际气化的工作循环370
二、半水煤气生产371
三、工艺条件分析和操作条件选择372
四、几种常用流程373
五、气化工艺计算374
六、主要设备377
第六节型煤制气381
一、碳化煤球381
二、黏土煤球383
三、煤棒气化制半水煤气385
第七节气化过程节能综述386
一、气化炉的主要节能措施386
二、吹风气余热回收387
第八节富氧连续气化390
一、工艺技术特点390
二、原料要求391
三、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392
四、气化过程计算394
五、富氧连续气化炉操作特性分析398
六、原材料消耗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99
七、环境评价399
参考文献400
第三章碎煤固定层加压气化生产过程401
第一节概述401
一、碎煤加压气化特点401
二、碎煤加压气化发展史401
第二节加压气化原理与气化过程计算402
一、加压气化原理402
二、加压气化的实际过程403
三、煤种及煤的性质对加压气化的
影响404
四、鲁奇加压气化炉数学模型及气化
过程计算409
五、气化过程的物料衡算412
六、气化过程的热量衡算413
第三节加压气化操作条件及主要气化
指标416
一、操作条件分析416
二、主要气化指标419
第四节鲁奇加压气化炉炉型构造及工
艺流程421
一、几种炉型介绍421
二、加压气化炉及附属设备构造425
三、碎煤加压气化炉在中国的应用及
工艺流程429
第五节碎煤加压气化炉的操作控制434
一、加压气化炉自动控制及安全联
锁的装置434
二、加压气化炉的开、停车操作439
三、加压气化炉的正常操作调整与
故障处理442
第六节碎煤加压气化工艺污水处理445
一、煤气水中焦油、轻油的回收445
二、酚和氨的回收446
三、废水生化处理449
四、生化处理工程实例450
参考文献452
第四章流化床煤气化453
第一节概述453
第二节工艺过程特性454
一、过程特点454
二、反应特性455
三、流体力学条件455
四、床内传热458
五、对原料的要求459
第三节常压温克勒(Winkler)煤气化
技术459
一、温克勒煤气化炉459
二、工艺流程简述459
三、气化褐煤生产水煤气、半水煤气
的技术指标460
四、主要设备461
第四节高温温克勒(HTW)煤气化
技术461
一、HTW煤气化技术特点461
二、HTW煤气化中试装置及工业示
范装置461
三、HTW煤气化工艺流程简述462
四、两种温克勒气化炉技术数据对比463
五、HTW气化炉物料及能量平衡
计算463
第五节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技术464
一、概述464
二、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特点464
三、美国Ugas煤气化技术464
四、中国ICC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
技术467
五、KRW灰熔聚流化床煤气化技术470
六、灰黏聚流化床多元气化剂煤气化
技术473
第六节循环流化床(CFB)煤气化
技术473
一、CFB工艺特点473
二、德国鲁奇(Lurgi)CFB煤气化
技术474
第七节其他型式流化床煤气化技术476
一、间歇式常压流化床水煤气炉476
二、恩德炉粉煤气化技术477
三、载热体常压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
技术479
四、国内外流化床气化装置一览表480
参考文献481
第五章干法气流床煤的气化482
第一节概述482
一、气流床气化的特点及分类482
二、干法气流床气化技术发展概况及
前景483
第二节气流床气化原理及工艺过程
模型485
一、气化机理485
二、粉煤气化模型简介486
三、粉煤气化模型486
第三节常压气流床粉煤气化(KT炉)493
一、概述493
二、原料要求495
三、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495
四、工艺过程计算498
五、操作特性分析502
六、工艺技术特性及消耗定额505
第四节加压气流床粉煤气化(Shell炉)506
一、概述506
二、Shell煤气化原理508
三、原料要求508
四、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509
五、工艺过程计算511
六、工艺及操作特性分析516
七、工艺技术特性及消耗定额519
八、环境评价519
九、其他干法粉煤加压气化工艺521
参考文献530
第六章湿法气流床加压气化531
第一节国内外水煤浆气化技术开发
概况532
一、美国德士古发展公司水煤浆气化
技术开发历程532
二、联邦德国RCH/RAG工业试验
装置532
三、美国田纳西伊斯曼化学公司
气化装置533
四、美国冷水电站工厂气化装置534
五、日本宇部合成氨厂气化装置535
六、原联邦德国SAR气化装置536
七、美国道化学气化装置536
八、美国Tampa联合循环发电水煤
浆气化装置537
九、中国水煤浆气化技术发展状况538
十、国内外水煤浆气化装置概况一
览表541
第二节水煤浆气化技术煤种的评价543
一、煤种的实验室评价及原料煤种的
选择543
二、煤种试烧547
三、工艺设计软件包的编制547
四、气化性能指标548
第三节水煤浆气化装置工艺流程类型
及主要设备介绍548
一、气化流程类型548
二、主要设备介绍550
三、气化炉炉膛温度及表面温度测量552
四、主要设备国产化可行性554
第四节煤气化过程的物料热量衡算554
一、气化反应过程描述554
二、炉膛气化过程的计算方法556
三、典型气化装置工艺数据560
第五节灰水处理及环境保护562
一、灰水处理工艺562
二、废渣、废水及废气563
第六节气化炉的耐火材料564
一、气化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564
二、水煤浆气化炉耐火衬里结构及
材料565
三、国内耐火材料的发展及应用568
四、耐火材料的施工砌筑及养护569
第七节水煤浆气化装置的经济评价570
一、德士古炉型的选择570
二、采用不同原料建合成氨装置的
经济比较571
参考文献572
第七章地下煤气化573
第一节概述573
一、煤炭地下气化的定义和本质573
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经济和社会
意义573
三、煤炭地下气化的研究与发展概况574
第二节煤炭地下气化的原理及方法576
一、煤炭地下气化化学反应原理576
二、煤炭地下气化的物理过程578
三、煤炭地下气化工艺和方法579
第三节煤炭地下气化站设计与计算581
一、气化炉结构设计582
二、地面系统设计585
三、气化指标计算588
第四节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管理与控制589
一、气化炉冷态试验590
二、气化炉点火590
三、空气连续气化工艺591
四、两阶段气化工艺591
五、富氧水蒸气气化工艺592
六、辅助气化工艺592
七、燃空区充填593
第五节煤炭地下气化工程实例593
一、徐州马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工程594
二、徐州新河二号井煤炭地下气化
工程594
三、唐山刘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工程596
四、山东孙村煤矿地下气化工程597
五、其他工程598
第六节技术经济评价598
参考文献600
第八章其他煤气化方法601
第一节熔融床气化601
一、工艺技术特点及分类601
二、熔渣床气化法601
三、熔盐床气化法606
四、熔铁床气化法607
五、中国开发的熔渣床气化法609
第二节变压固定床气化611
一、气化工艺技术特点611
二、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612
三、操作条件和主要工艺技术指标613
第三节两段式气化炉613
一、Bigas气化炉613
二、CE气化炉615
三、FosterWheeler气化炉615
四、Peatgas(泥煤)气化炉615
五、Rockwell气化炉617
第四节热核气化618
参考文献620
第九章空气分离621
第一节空气组成及物化性质621
一、空气组成及物化性质621
二、氧氮二元系气液平衡621
第二节空气分离的方法622
一、概述622
二、气体分离方法622
三、分馏塔工作原理623
第三节深冷分离工艺技术及主要设备624
一、深冷分离工艺技术624
二、深冷分离主要设备630
第四节变压吸附工艺技术及主要设备646
一、概述646
二、变压吸附基本原理647
三、变压吸附制氮装置647
四、变压吸附制氧650
五、变压吸附主要设备651
第五节消耗指标652
一、概述652
二、空分设备降低能耗的一些途径653
参考文献655第五篇煤炭的焦化
第一章煤炭的热解技术657
第一节概述657
一、热解技术的发展657
二、热解工艺分类658
第二节煤的热解动力学658
一、煤热解的物理化学过程658
二、煤的热解动力学659
第三节热解方法660
一、干馏方法660
二、加氢热解法665
第四节热解产物及其利用667
一、热解产物667
二、热解产物的利用673
参考文献675
第二章煤的焦化技术676
第一节炼焦理论676
一、煤炼焦过程中发生的变化676
二、塑性成焦机理676
第二节炼焦用煤的工艺性质评价方法677
一、煤的黏结性与结焦性677
二、炼焦用煤的黏结性与结焦性的主
要评价指标679
第三节配煤炼焦技术679
一、配煤炼焦工艺概述679
二、配煤方法和焦炭质量预测681
第四节炼焦新技术682
一、煤预热炼焦技术683
二、捣固炼焦技术684
三、配型煤炼焦技术686
四、配添加剂炼焦技术687
五、干法熄焦技术688
第五节型焦技术689
一、型焦技术的发展689
二、典型型焦工艺690
三、型焦质量指标及其应用693
第六节焦炉696
一、焦炉发展概况696
二、焦炉基本结构696
三、典型焦炉简介696
四、焦炉辅助设备、机械及其操作698
第七节焦炭的种类及性质699
一、焦炭的种类699
二、焦炭的组成701
三、焦炭的主要性质701
第八节炼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703
一、现代化焦炉的发展703
二、炼焦新技术的发展706
第九节各种炼焦技术经济评价708
一、常规顶装炼焦工艺年产
20×104t/a干全焦项目708
二、捣固炼焦工艺年产35×104t/a
干全焦项目708
三、年产5万吨型焦项目709
参考文献709
第三章煤焦油及深加工710
第一节煤焦油的生成和性质710
第二节煤焦油主要加工产品的性质及
用途711
一、煤焦油馏分711
二、酚类产品712
三、吡啶及喹啉类产品714
四、古马隆茚树脂717
五、萘系产品717
六、洗油加工产品719
七、蒽油加工产品720
八、溶剂油721
九、沥青及其加工产品721
第三节煤焦油加工前的准备722
一、煤焦油的运输、储存和质量
均匀化722
二、煤焦油脱渣723
三、煤焦油脱水723
四、煤焦油脱盐723
第四节煤焦油蒸馏724
一、煤焦油两塔式连续蒸馏725
二、煤焦油一塔式连续蒸馏727
三、煤焦油常压减压连续蒸馏728
四、煤焦油减压连续蒸馏729
五、煤焦油主要蒸馏设备730
第五节粗酚的提取和精制732
第六节粗吡啶的精制738
一、粗轻吡啶的精制738
二、粗重吡啶的精制739
第七节古马隆茚树脂的制取740
一、硫酸法古马隆茚树脂生产工艺
流程741
二、以三氟化硼为催化剂的古马隆
茚树脂连续生产工艺742
第八节工业萘和精萘的制取743
一、工业萘的制取744
二、精萘的制取745
第九节洗油的加工精制747
第十节粗蒽的制取及加工749
一、粗蒽的制取749
二、精蒽的制取749
第十一节沥青加工750
一、改质沥青的制取750
二、沥青焦制造751
参考文献753
第四章焦炉煤气及其利用754
第一节概述754
一、焦炉煤气(干馏煤气)中杂质及
有害物754
二、焦炉煤气净化处理和副产品回收的
主要工艺过程755
第二节焦炉煤气(荒)冷凝冷却、加
压及电捕焦油755
一、焦炉煤气(荒)冷凝冷却755
二、煤气加压756
三、低温水的制备756
四、主要原材料动力消耗756
五、电捕焦油756
第三节焦炉煤气脱硫756
一、概述756
二、焦炉煤气的脱硫方法的选择757
第四节焦炉煤气中氨的回收760
一、概述760
二、水洗氨生产浓氨水或无水液氨
工艺760
三、用硫酸回收粗煤气中氨生产硫
铵和粗轻吡啶762
四、磷铵水溶液法(弗萨姆法)
回收焦炉煤气中氨763
第五节焦炉煤气终冷和洗萘764
第六节粗苯回收766
一、洗苯766
二、脱苯766
三、萘的回收769
第七节酚回收770
一、概述770
二、二异丙基醚(Dipe)溶剂萃取
脱酚771
三、醋酸丁酯脱酚775
第八节焦炉煤气利用777
一、焦炉煤气性质及用途777
二、焦炉煤气纯氧部分氧化催化转化
甲烷消耗778
参考文献778第六篇煤气的净化
第一章煤气的除尘779
第一节概述779
一、煤气除尘设备的分类779
二、除尘器的主要性能指标779
第二节旋风除尘器780
一、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780
二、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型式与设计782
第三节电除尘器788
一、电除尘器工作原理788
二、除尘器结构设计792
三、电除尘器的电气设计要求795
四、应用实例及系列产品规格797
第四节袋式除尘器800
一、袋式除尘器的分类及性能800
二、袋式除尘器的滤料801
三、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式805
四、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型式和应用805
五、袋式过滤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810
第五节湿法洗涤除尘器810
一、除尘机理及分类810
二、喷雾接触型洗涤器811
三、文氏管洗涤器812
四、鼓泡接触型洗涤器814
五、捕沫器814
参考文献816
第二章湿法脱硫818
第一节概述818
第二节蒽醌二磺酸钠法(改良ADA
法)819
一、基本原理819
二、工艺流程820
三、操作条件讨论822
四、工艺设计及生产控制条件823
五、工艺特征及工厂操作数据823
第三节氨水液相催化法824
一、氨水对苯二酚催化法824
二、MSQ法827
第四节栲胶法828
一、栲胶的化学性质828
二、反应机理829
三、操作条件讨论829
四、工艺设计及生产控制条件830
五、工厂操作数据830
六、栲胶法脱硫的优点830
第五节络合铁法830
一、FD法830
二、LoCAT法832
三、工艺特征833
第六节萘醌法(Takahax法)833
一、基本原理833
二、工艺流程834
三、操作条件讨论835
四、工厂操作数据837
第七节湿式氧化法的主要设备及工艺
计算838
一、脱硫设备838
二、脱硫工艺过程衡算840
第八节烷基醇胺法842
一、烷基醇胺类的性质842
二、一乙醇胺法(MEA法)843
三、二异丙醇胺法(ADIP法)845
四、甲基二乙醇胺法(MDEA法)846
第九节物理化学吸收法846
一、环丁砜法(Sulfinol法)846
二、常温甲醇法(Amisol法)848
第十节硫的回收849
一、克劳斯(Claus)法850
二、湿式接硫法852
参考文献854
第三章干法脱硫855
第一节有机硫加氢转化催化脱硫855
一、基本原理855
二、加氢转化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及
使用条件858
三、工艺流程及生产控制条件860
四、使用实例862
第二节羰基硫水解催化脱硫863
一、基本原理863
二、催化剂的性能864
三、工艺流程及生产控制条件864
四、使用实例864
第三节氧化锌脱硫865
一、基本原理865
二、脱硫剂的物化性质及使用条件866
三、工艺流程及生产控制条件867
四、使用实例870
第四节氧化铁法871
一、基本原理871
二、氧化铁脱硫剂872
三、工艺设计及生产控制条件873
四、工艺流程874
五、使用实例874
第五节活性炭脱硫法875
一、基本原理875
二、活性炭的物化性质876
三、工艺设计及生产控制条件876
四、再生877
五、工艺流程878
六、使用实例878
第六节其他脱硫剂简介879
一、分子筛脱硫剂879
二、铁锰脱硫剂880
三、高温脱硫剂881
第七节干法脱硫的主要设备、设计
要点882
一、主要设备882
二、脱硫槽设计要点883
第八节脱硫方法的选择885
一、湿法选择885
二、干法选择885
参考文献887
第四章CO2脱除888
第一节概述888
一、引言888
二、CO2脱除方法888
第二节低温甲醇洗888
一、基本原理889
二、工艺流程891
三、工厂操作数据892
四、工艺技术特点892
第三节聚乙二醇二甲醚法893
一、基本原理894
二、聚乙二醇二甲醚溶剂的性质894
三、工艺流程895
四、工艺条件897
五、工厂操作数据899
第四节碳酸丙烯酯法900
一、基本原理900
二、物性数据900
三、工艺流程901
四、操作条件901
五、工厂操作数据902
第五节物理吸收过程的工艺计算902
一、吸收过程902
二、解吸过程906
第六节改良热钾碱法907
一、基本原理908
二、工艺流程909
三、工艺操作条件选择910
四、装置的腐蚀及缓蚀911
五、吸收溶液的起泡及消泡911
六、主要设备912
七、吸收塔、再生塔设备工艺计算912
第七节甲基二乙醇胺法913
一、基本原理913
二、工艺流程913
三、主要操作条件914
四、工厂操作数据915
第八节氨水吸收法(碳化法)915
一、碳化的基本原理915
二、工艺流程916
三、主要设备916
四、碳化塔设计916
第九节其他脱碳方法简介917
一、一乙醇胺法(MEA法)917
二、环丁砜法918
三、变压吸附法919
第十节脱碳方法比较和选择920
一、脱除CO2方法的比较920
二、脱除CO2方法的选择924
三、中国应用于生产的各种脱CO2
工艺925
第五章煤气中砷的脱除926
第一节煤气化时煤中砷含量的转移926
一、砷在矿物中的形态926
二、煤炭中砷在煤气化过程中的转移926
第二节煤气中砷化物的危害928
第三节煤气中砷的脱除928
一、原料煤的洗选脱砷928
二、煤气的湿法脱砷929
三、脱砷催化剂脱砷929
参考文献930第七篇煤炭的直接液化
第一章煤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931
第一节煤的分子结构与适宜直接液化
的煤种931
一、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931
二、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933
三、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934
第二节煤的直接液化反应机理和反应
模型936
一、反应机理936
二、反应模型937
第三节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的作用和
特点937
第四节煤直接液化催化剂938
一、廉价可弃性催化剂(赤泥、天然
硫铁矿、冶金飞灰、高铁煤矸
石等)939
二、高价可再生催化剂(Mo,NiMo
等)939
三、助催化剂940
四、超细高分散铁系催化剂940
第五节煤的溶剂抽提940
参考文献941
第二章煤炭直接液化工艺942
第一节基本工艺过程942
第二节煤直接液化单段工艺943
一、溶剂精炼煤法(SRCⅠ和
SRCⅡ工艺)943
二、埃克森供氢溶剂法(EDS工艺)946
三、氢煤法(HCoal工艺)948
四、IGOR+工艺950
五、NEDOL工艺952
六、熔融氯化锌催化液化工艺955
七、俄罗斯低压液化工艺956
第三节煤直接液化两段工艺957
一、催化两段液化工艺(CTSL工艺)958
二、HTI工艺958
三、KerrMcGee工艺960
四、褐煤液化工艺(BCL)961
五、Pyrosol工艺964
六、液体溶剂萃取工艺(LSE)966
第四节煤油共处理967
一、日本通产省的MarkⅠ和MarkⅡ
共处理工艺967
二、CherryP工艺968
三、溶剂分离工艺968
四、Mobil共处理工艺968
五、Pyrosol共处理工艺968
六、Chevron共处理工艺968
七、Lummus Crest共处理工艺968
八、Alberta Research Council
共处理工艺969
九、CANMET共处理工艺969
十、Rheinbraun共处理工艺969
十一、TUC共处理工艺969
十二、UOP煤浆催化共处理工艺969
十三、HRI共处理工艺970
参考文献970
第三章液化油提质加工971
第一节煤液化粗油的性质971
第二节液化粗油提质加工研究973
一、煤液化石脑油馏分的加工973
二、煤液化中油的加工973
三、煤液化重油的加工975
第三节液化粗油提质加工工艺977
一、日本的液化粗油提质加工工艺977
二、中国的液化粗油提质加工工艺980
第四节煤液化残渣的利用981
参考文献982
第四章煤直接液化主要设备983
第一节高压煤浆泵983
第二节煤浆预热器983
第三节反应器984
一、反应器概述984
二、反应器的模拟和放大984
三、反应器的工程放大985
第四节减压阀986
参考文献987
第五章中国煤直接液化的研究与开发988
第一节适合于加氢液化煤种的筛选与
评价988
第二节催化剂的筛选与开发990
第三节煤液化油的提质加工992
一、煤液化油的加氢精制992
二、精制液化油的重整与催化裂化994
第四节煤油共炼994
第五节煤直接液化示范厂可行性
研究996第八篇煤炭间接液化
第一章概述997
第一节发展历史沿革997
一、FT合成997
二、FT合成的历史沿革997
第二节经典FT合成的特点999
一、FT合成产品的分布与组成999
二、FT合成反应的热力学特征999
第三节煤间接液化研究进展999
一、新型钴催化剂开发研究999
二、FT合成新工艺开发1000
三、国内FT合成研究现状1000
第四节煤间接液化的发展前景1001
一、世界能源结构与特点1001
二、车用燃料的发展趋势与供需
情况1002
第二章CO加H2合成液体燃料1003
第一节煤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1003
一、化学反应过程1003
二、化学反应热力学1004
三、FT合成反应机理1007
四、FT合成产物分布特征1012
第二节FT合成催化剂1022
一、FT合成催化剂概述1022
二、FT合成催化剂1025
第三节FT合成反应器1029
一、FT合成反应器概述1029
二、FT合成反应器1029
第四节煤间接液化FT合成工艺
技术与参数1034
一、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工艺1034
二、煤间接液化合成工艺参数1040
第五节煤基合成油工艺软件的开发1043
第六节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经济
评价1043
一、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应具备的基本
条件1043
二、煤化间接法与直接法技术经济
比较1044
参考文献1044
第三章CO加H2合成低碳醇1045
第一节概述1045
一、引言——由合成气出发合成低
碳醇的重要意义1045
二、历史和现状1046
第二节由合成气出发合成低碳醇的
基本原理和特点1048
一、由合成气出发合成低碳醇的基本
原理1048
二、合成低碳醇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49
三、CO加H2合成低碳醇的动力学
分析1050
四、CO加H2合成低碳醇的反应
机理1053
第三节CO加H2合成低碳醇的
催化体系1059
一、催化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具有
代表性的催化体系1059
二、改性的合成甲醇催化体系1060
三、Mo基催化剂与低碳醇合成1062
四、FT组元在低碳醇合成方面的
应用1067
五、Rh基催化剂与低碳醇的合成1071
六、Zr系催化体系1072
七、稀土氧化物在合成醇反应中的
应用1076
八、FT组元改性的Cu/Mn/ZrO2
催化体系1077
第四节CO加H2合成低碳醇展望1078
参考文献1080
第四章CO加H2合成二甲醚1085
第一节二甲醚的性质1085
第二节二甲醚的用途1085
一、家用燃料1085
二、车用燃料1086
三、氯氟烃的替代品1087
四、作为化工原料1088
第三节煤基合成气合成二甲醚1089
一、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的
热力学分析1089
二、二甲醚合成的催化剂和动力学
研究1090
三、二甲醚合成反应器和工艺过程1093
第四节二甲醚的工业生产技术1095
参考文献1096第九篇煤炭转化后的产品及综合利用
第一章电石及乙炔1099
第一节电石生产1099
一、电石的性质、用途及质量标准1099
二、反应原理及生产流程1100
三、电石生产技术1102
四、国外电石生产技术简况1109
第二节电石乙炔1110
一、乙炔性质及用途1110
二、电石生产乙炔1111
三、溶解乙炔1112
第三节电石的下游产品1112
一、石灰氮1112
二、双氰胺1113
第二章合成氨及下游产品1115
第一节合成氨1115
一、氨的物理性质1115
二、氨的化学性质1115
三、氨的用途1116
四、合成氨的生产方法简述1117
第二节硝酸及硝酸盐1119
一、硝酸1119
二、硝铵1122
三、硝酸钠和亚硝酸钠1124
第三节碳酸氢铵1125
一、农用碳酸氢铵1125
二、食用碳酸氢铵1126
第四节尿素1126
一、尿素的物理性质1126
二、尿素的化学性质1126
三、尿素生产流程概略1127
四、尿素用途和进一步加工1130
参考文献1131
第三章甲醇及下游产品1132
第一节甲醇生产1132
一、甲醇的物理及化学性质1132
二、甲醇合成对原料气的要求1134
三、合成甲醇催化剂1135
四、甲醇合成反应原理1136
五、合成甲醇的工业方法1139
六、甲醇合成的工艺技术进展1146
第二节甲醇的下游产品1148
一、甲醛及下游产品1148
二、醋酸及下游产品1157
三、甲醇单细胞蛋白(SCP)1164
四、甲基叔丁基醚(MTBE)1167
参考文献1169
第四章羰基合成产品1170
第一节概述1170
一、羰基合成简史1170
二、羰基合成的催化剂及反应机理1170
三、羰基合成工艺的发展过程1172
四、羰基合成的产品及其用途1173
第二节羰基合成丙醛及相关产品1173
一、丙醛产品在国内外工艺技术
发展情况1173
二、羰基合成丙醛的化学反应过
程及其机理1176
三、羰基合成丙醛的工艺过程1178
四、丙醛相关产品丙酸、丙醇及
丙酸盐的工艺过程1179
五、主要设备、材料简述1181
六、原料及产品规格1182
七、原料及动力消耗,简要技术
经济指标及分析1182
八、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1183
九、丙酸产品的用途1183
第三节羰基合成丁醛及相关产品1183
一、丁醛产品在国内外工艺技术
发展概况1183
二、羰基合成丁醛的化学反应过程及
其机理1189
三、羰基合成丁醛的工艺过程1191
四、丁醛相关产品正、异丁醇,2乙
基己醇的工艺过程1192
五、主要设备、材料1195
六、原料及产品规格1195
七、原料及动力消耗1196
八、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1196
九、丁醛及相关产品的用途1196
参考文献1197
第五章碳素材料1198
第一节碳材料原料1198
一、煤焦油(coal tar)1198
二、煤焦油沥青(coal tar pitch)1198
三、冶金焦1209
四、沥青焦1211
五、针状焦1212
六、无烟煤(Anthracite)1214
第二节炭黑1217
一、概述1217
二、生产炭黑的原料1219
三、炭黑生产工艺1221
四、炭黑生产的现状和发展方向1223
第三节炭石墨制品1223
一、炭和石墨电极(Carbon and
Graphite Electrodes)1223
二、电炭制品(Electrical
Engineering Carbons)1229
三、炭块和糊类制品(Carbon
Blocks and Carbon Pastes)1236
第四节沥青基碳纤维1242
一、定义1242
二、可纺沥青的调制1243
三、沥青的纺丝1247
四、沥青纤维的不熔化、炭化和
石墨化处理1247
五、沥青碳纤维的研究与开发现状1248
六、沥青基碳纤维的应用1248
第五节活性炭1249
一、概述1249
二、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1250
三、活性炭的制造方法1252
四、活性炭的应用和再生1254
五、新品种活性炭1255
第六节其他1260
一、沥青树脂1260
二、中间相沥青炭微球1263
三、氟化沥青1268
参考文献1270
第六章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1273
第一节工作原理1273
第二节IGCC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273
一、现状1273
二、发展趋势1275
第三节IGCC的技术特点和工艺
组成1276
一、技术特点1276
二、工艺组成1276
第四节IGCC示范电站1279
一、坦帕IGCC示范电站1279
二、Wabash River IGCC示范电站1282
三、Buggenum IGCC示范电站1284
四、Puertollano IGCC示范电站1286
第五节以煤的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
技术1287
参考文献1288
第七章燃料电池1289
第一节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1289
一、燃料电池发电的基本原理1289
二、技术特点和应用形式1290
第二节发展概况1291
一、历史沿革1291
二、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1291
三、世界各国的研究开发状况1292
第三节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1293
一、MCFC的基本原理1293
二、MCFC的元件材料和制备工艺及
结构特点1294
三、本体性能1295
四、MCFC发电系统特性分析1296
第四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298
一、SOFC的基本原理1298
二、SOFC的结构特点、元件材料和
制备工艺1299
三、SOFC各元件材料及制备工艺
简介1299
四、SOFC本体性能分析1300
五、SOFC发电系统特性分析1301
第五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1302
一、概述1302
二、电池组成1303
三、PEMFC性能的影响因素1304
四、直接甲醇燃料电池1304
第六节燃料电池的燃料来源1304
参考文献1305
第八章其他产品1306
第一节光气1306
一、光气的国内外工艺技术发展
概况1306
二、生成光气的化学反应过程1306
三、光气的生产工艺过程1306
四、主要设备材质1306
五、光气产品规格1308
六、安全卫生1308
七、光气主要用途1308
第二节丙烯酸1308
一、丙烯酸国内外工艺技术发展
概况1308
二、生产丙烯酸的化学反应过程及
其机理1309
三、丙烯酸生产工艺过程1310
四、主要设备材质1312
五、原料及公用工程消耗1312
六、安全卫生1312
七、丙烯酸及相关主要产品用途1312
第三节甲苯二异氰酸酯1313
一、甲苯二异氰酸酯国内外技术
发展概况1313
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化学反应过程及
其机理1314
三、甲苯二异氰酸酯生产工艺过程1315
四、主要设备材质1320
五、原料及公用工程消耗1321
六、安全卫生1321
七、甲苯二异氰酸酯主要用途1322
参考文献1322第十篇煤化工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
第一章煤化工相关废水处理技术1323
第一节水质稳定技术1323
第二节沉淀法水处理技术1325
第三节浮上法水处理技术1329
第四节吹脱法水处理技术1332
第五节汽提法水处理技术1332
第六节活性污泥法水处理技术1333
第七节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1338
第八节AB活性污泥法水处理技术1342
第九节A/O法水处理技术1343
第十节A1/A2/O法水处理技术1345
第十一节厌氧生物水处理技术1345
第十二节深度处理1351
第十三节污泥处理1354
第十四节典型废水处理1359
参考文献1363
第二章煤化工相关废气处理技术1364
第一节煤化工相关的大气污染物1364
第二节废气处理基本方法1365
第三节低浓度二氧化硫处理技术1380
第四节氮氧化物废气处理技术1393
第五节有机废气治理技术1397
参考文献1403
第三章煤化工炉渣和粉煤灰的
综合利用1404
第一节煤灰渣制水泥1404
一、代替黏土做水泥原料1404
二、做水泥混合材1404
三、工艺流程1404
第二节煤灰渣高压制双免(免烧、
免蒸)砖1404
一、原料要求1405
二、双免砖的配方1405
三、生产工艺流程1405
第三节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1405
第四节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1406
一、原材料1406
二、因地制宜选择原料路线1406
三、生产工艺流程1407
参考文献1407
第四章煤化工相关环境标准1408
一、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140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40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1410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8—2001)141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141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1420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2001)143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554—93)143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096—93)143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12348—90)1436第十一篇煤化工工程的仪表与自控
第一章德士古(Texaco)水煤浆气
化工艺装置的仪表与自控1437
第一节德士古水煤浆气化装置对
控制和仪表的要求1437
第二节德士古水煤浆气化装置的
特殊仪表1437
一、气化炉炉内测温热电偶1437
二、气化炉炉壁温度测量仪表1440
三、水煤浆流量计1443
四、水煤浆切断阀1445
五、氧气流量计及温度和压力补偿1445
六、合成气流量测量仪表1446
七、灰水和黑水流量计1447
八、合成气在线成分分析仪表1447
九、特殊调节阀和切断阀1449
十、其他仪表1454
第三节德士古水煤浆气化装置的
特殊调节回路1456
一、氧气流量调节1456
二、气化炉、碳洗塔液位测量和
控制1458
三、气化装置APC1459
四、锁渣罐排渣程序控制系统1460
五、烧嘴冷却水安全联锁系统1461
六、气化炉压力、压差测量和调节1462
第四节DCS系统和控制室设计和
使用1462
一、水煤浆气化装置DCS的使用1462
二、煤气化装置DCS系统I/O点数1463
三、DCS系统设计1463
四、DCS应用软件1463
五、DCS系统的发展1464
六、控制室设计1466
第五节紧急停车(ESD)系统设计和
使用1467
一、设计原则1467
二、气化炉安全联锁系统1468
三、全厂联锁系统1471
第六节设备和机组成套仪表及
PLC的应用1472
一、透平压缩机组安全监视和数据
管理系统1472
二、其他设备和机泵成套仪表及
PLC的应用1474
第二章鲁奇煤气化工艺装置的仪表与
自控1475
第一节鲁奇煤气化工艺装置1475
第二节鲁奇煤气化工艺装置
仪表运行1475
第三节鲁奇煤气化工艺装置仪表
改进1475
参考文献1476
第三章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工艺
装置的仪表与自控1477
第一节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工艺1477
第二节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工艺
装置主要仪表1477
一、仪表选型及自动控制系统1477
二、固体料位检测1477
三、加料系统1478
四、锁渣系统控制1478
五、气化炉进料调节系统1478
六、工艺气体分析仪1479
七、气化炉安全联锁系统1479
第三节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工艺
装置仪表的使用和改进1479
附录一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
单位换算因数1480
附录二常用单位换算表1481
附录三物性参数1483
附录四各国标准筛系对照表1491

读者对象
本手册可供煤炭、煤化工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相关图书
天然气应用技术手册
中国石油石化科技书城
                  
公司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经济开发区龙腾大厦大庆油田三合科技书店有限公司   邮编:163458

电子邮件:iaibook@sohu.com     客服电话:0459-5994976


 
                                                       客服时间:周一 至 周六 7:30-19:30   客服QQ: 41094780

                                                         Copyright© 2006 大庆油田三合科技书店有限公司   黑ICP备2022008322号